(武职网讯:撰文/通讯员 肖倩红 杨帆 大学生记者 李军灿)“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在那个理想高扬、激情燃烧的时代,“到延安去”是无数革命青年最强烈的心灵呼唤,也是响彻中国最嘹亮、最自豪的口号。7月6日,由各二级学院推荐的15名品学兼优受助学生代表组成的武职红色研学团追寻着先辈脚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一段“学习二十大·砥砺强国行”资助育人红色之旅。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7月6日,红色研学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张学良故居、“八办”的党支部办公室、白求恩住处、机要大厅、救亡室、冼星海住处等,通过观看馆内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了解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辉煌历史,了解先烈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感人故事,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苦创业、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研学团成员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走过一个个红色驿站,研学团成员们赶赴想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大家被广场正中处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青铜像所吸引,底座上镌刻着的“毛泽东”三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研学团成员们满怀崇敬之心走进纪念馆,一股暖流在胸膛中奔腾。
研学团成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
延安革命纪念馆按历史编年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十三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分为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六个单元。2500余件文物、1400余幅图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艰苦岁月,展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历史。凝望着厚重而深沉的历史照片、端详着沧桑而闪耀的革命文物,一个个声音如黄钟大吕、从历史的一端传来,一幅幅画卷波澜壮阔、在历史的长廊徐徐铺开。
“感谢学校组织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我是第一次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希望能了解这段难忘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把革命的火种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信创学院学生韩彬感叹道。
“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1938年暮春,北方天气虽已转暖,陕北窑洞里依然阴冷。木炭火将窑洞烘烤得温暖又舒适。为回答困扰人们的种种问题,主席开始撰写酝酿已久、建立在科学分析之上的雄文《论持久战》。”讲解员的介绍将时光拉回到80多年前的凤凰山下,一代伟人焚膏继晷、秉笔疾书的夜晚。
听一场沉浸式党课《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和仁人志士历尽千辛、冒着生命危险闯过重重关卡奔向延安,为中国革命事业“发一份热、添一份力”。研学团成员们不禁感慨,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那一代青年如洪流般执着地赶赴延安?
“因为延安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 纪念馆讲解员给出的答案令大家深思激荡、血脉贲张。
研学团成员在心中圣地宝塔山下
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前,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一堂沉浸式党课《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老师还用“秀才过河”的例子阐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意义。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最让人心灵震撼的是观看大型红色沉浸剧《再回延安》。研学团全体成员跟随剧情发展变化移步换景,分别进入四个不同时空,沉浸体验革命年代的苦难与激荡,感受红军长征的不寻常,从气贯长虹的恢弘“长征史诗”中汲取奋进力量。
大型红色沉浸剧《再回延安》剧照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大家举起双手触摸徐徐降下的巨幅国旗,怀着激动的心情跟演职人员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商学院田梦涔擦拭眼角的泪水说:“宝顺在延安梦见红旗班战友的那个场景,还有宝顺和班长生离死别的那段戏,我都忍不住哭了,那些牺牲的小战士,比我年纪还要小!”
“历史的画面在这一刻被艺术重新唤醒。我仿佛走进剧里,成了一个红军战士,深深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与他们坚定的革命初心。”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宋成武说,这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也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已完全被圈粉”。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陕北农村到底有什么大学问?7月8日下午,研学团来到梁家河“重走总书记初心之路”,寻找答案。
研学团成员在知青旧居研学
穿越半个世纪的时光,透过斑驳的时光, 研学团成员近距离参观高产的淤地坝、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把研学团成员们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去感悟一代领袖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不渝初心。
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帆作分享
“体悟国情,懂得群众,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老百姓办好事,这就是梁家河大学问的精粹所在。”带队老师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帆说这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
“从习总书记修建沼气池的实践中,我领悟到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埋头猛干,更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建筑学院伍婉婷说。
信息化、可视化让研学课堂“动”起来
为了让本次研学之旅学有成效,带队老师进行了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出发前,研学团成员通过自行分组查找研学目的地资料,形成思维导图,明确研学目标;研学中,每个成员整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形成图文报告上传学习通平台;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分享展示“研学习得”可视化成果。
出发前小组绘制的研学思维导图
研学途中艺术设计学院刘典典的手绘图
团队成员研学作业选
研学团成员在梁家河村坝上分享学习感悟
旅管22301班李进龙说:“在书本上学习过很多,却很难内化于心,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从课堂中走向广阔天地间,走先辈们走过的路,看先辈们住过的地方,忆苦思甜,珍惜现在。”
金融21301班田梦涔感言: “一路行程,在老师的陪伴下早出晚归,白天沉浸式学习,晚上和组员奋战作业,感到特别充实。八路军办事处中译电员的工作让我理解“保守党的秘密”;在杨家岭,我知道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再回延安》中“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更是直戳我心,泪流满面。”
紧凑的行程让时间消逝飞快,带队老师们在行进途中作点评,与研学团成员交流、讨论。学生工作处助学管理中心主任肖倩红说,看着字里行间透露着每个人此行的丰盈收获,深感欣慰。接下来,资助中心还将继续创新思路,拓展资助育人渠道,不断提升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的成效。
此次资助育人红色研学活动创新育人形式,让受助学子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在观察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实践中筑牢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