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职网讯(通讯员刘晓娇伊力努尔·艾克白尔 李国昊)七月的昆仑山麓,冰川融水滋养着绿洲,7月8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实心十意·关爱到家”家访团队的足迹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作为学校第七年开展的新疆籍学生家访活动,本次行程跨越4700公里,深入喀什市、泽普县及海拔3200米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由人工智能学院学工办主任刘晓娇、少数民族辅导员伊力努尔·艾克白尔,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国昊组成家访团队为12名学生送去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家校关怀,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精准施策:分类关怀点亮成长之路
“欢迎老师来到石头城!”身着塔吉克族传统服饰的祖拉·阿不都拉在景区门口迎接家访团队,这位2017级时尚与传媒学院毕业生如今已是当地的金牌讲解员。艾克拜尔·赛旦尔着一身笔挺帅气警服则早早的在约定地点等候,两位毕业生热情接待了家访团队一行。团队特别带来班主任孙珊珊录制的视频,当看到老师细数在校时的成长点滴,这位景区讲解员湿润了眼眶:”每次带游客看石头城,都会想起武职老师教我的沟通技巧,游客们也因为讲解而爱上塔县”,艾克拜尔·赛旦尔立志自己要像胡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服务人民。
家访团队为3200米高原毕业学生带来班主任的祝福
尚在休学中的小阿(化名)同学是此次重点走访对象之一,团队了解到他在乌鲁木齐打工的情况,通过电话连线方式将学校最新的专业学习动向传达给他。少数民族辅导员伊力努尔老师则通过维语向小阿的父亲详细介绍国家及学校相关助学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生父亲激动地说:”感谢老师专程赶来,孩子打工期间一直念叨学校,我们一定配合办好复学手续。”
对于有参军意向的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加拉力丁·阿比提江,辅导员李国昊逐项解读征兵政策:“你的专业对口边防通信技术岗位,学校武装部可提供从体检到政审的全流程指导。”
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咨询服务
高原铸魂:海拔3200米的育人承诺
“塔县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60%,但我们的工作热情不能打折。”参与家访的刘晓娇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团队从喀什前往塔县行程中,单日驱车近700公里,途经海拔4000米帕米尔高原,来到中国最西端的县城之一。物资方面除常规慰问品外,还充分考虑了地域特点,特别配备了氧气瓶、抗高原反应药品和防晒用品。每到一户家庭,团队与家长们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进步情况,并传递学校的关怀与祝福;同时,探讨学生们在暑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及未来规划;耐心解答学生和家长们关于学业、就业、资助政策等方面的各类疑问,激励同学们珍惜宝贵时光,勤奋学习,凭借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家访的李国昊老师说道:帕米尔高原缺氧但从不缺乏精神,这里海拔高但高不过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育人使命,通过此次家访让我感觉身上责任更重了,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德树人初心使命。”
制作《家访手册》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发展情况
为每户家庭精心准备慰问品
七载深耕:高原见证民族团结深情
自2017年首次组团进疆以来,学校家访团队已走访新疆籍学生家庭82户,建立”一生一档”成长追踪体系。本次家访创新采用”政策宣讲+职业规划+文化浸润”三维模式,为家长和学生详细介绍了学校申为职教本科后的就读政策和学生发展路径。
持续开展新疆籍学生家访第七年
“第七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学工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家访-帮扶-跟踪”长效机制,让每个边疆学子都能在关爱中成长。昆仑山作证,叶尔羌河为凭。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用七年的坚持证明,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距离远近,而在于用真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关爱持续温暖边疆学子的成长之路,激励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审核人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