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职学子在第二届湖北工匠表彰暨技能强省建设推进会上展示汉绣魅力

发布者:丁云栋发布时间:2020-10-05浏览次数:1077

    928日至29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第二届湖北工匠精神表彰暨技能强省推进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彩举行,由我校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九夏汉文化社团成员承担的“黄春萍汉绣技能大师工作室”汉绣技艺在民族精湛技艺风采展示活动现场惊艳亮相,受到与会领导及观众的关注和好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承人首席民间工艺传承大师、“山花奖”获得者黄春萍老师,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戴冬秀、教师代表和九夏汉文化社成员等二十余人参加活动。

汉绣《锦绣江城》画卷

省、部领导在展演现场观摩

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展演现场,十余位身着古典汉裳的武职学子带着虔诚的心,从普通人眼里的“神技”——劈丝开始,绣制长达五米的《锦绣江城》画卷,展示汉绣技艺,表达对大美江城的深深祝福。“劈丝”是刺绣中的精湛技法,可将一根绣花线劈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并通过双手上下穿梭,绣出层层叠叠深浅明暗。劈丝越细,作品在视觉和手感上越细腻。展示活动中,武职学子牵引“四丝”,巧手翻飞,主要采用黄春萍大师独创的“似绣非画、似画非绣”绘画刺绣结合法绣制《锦绣江城》,将如画如绣的江城美景呈现给观摩者。

 

九夏汉文化社团成员绣制《锦绣江城》

汉绣非遗文化传承人黄春萍大师在现场向前来观摩的嘉宾介绍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而汉绣作为湖北地区民族精神的传承,承载着荆楚文化的魅力。比如它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和广绣,采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代表着楚汉人民的风骨。”

九夏汉文化社成员王梦慈说:“黄春萍老师以弘扬汉绣文化为己任,让我敬佩不已。她毫不保留地向我们传授汉绣技艺——如何欣赏汉绣,如何分线、穿针、下针以及收针等,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我向大师学习了针法,感受到了汉绣的细腻与生生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传承。” 

 

 

九夏汉文化社团成员学习汉绣

 我校师生与汉绣非遗文化传承人黄春萍在活动现场合影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戴冬秀表示,手工刺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有着独特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教学教研教法改革,以“四化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校、非遗传承人、传承学生“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凸显办学特色。汉绣以楚绣为基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将与黄春萍汉绣大师工作室深入合作,开办汉绣特色班,致力传承发展中华刺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