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氛围很重要。送给亲们两个锦囊:学习的时候勿忘自习就是法宝,烦闷的时候切记运动有益身心。”4月23日,公关与策划14301班姚佳佳在主题班会上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领略到“专业学霸”的学习秘诀,纷纷点赞。近期,这种清新可喜、浓郁淳正的学风,在人文学院随处可见。
本学期来,借学校“抓学风,促教风”的春风,人文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构建良好教学生态为抓手,多措并举,形成了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良性互动的格局。
教与学合力 想与做并行
师德淳厚则校风端正,教风浓郁则学风蔚然。 3月20 日,人文学院在德礼堂召开了改进教风学风推进会,院长王秋梅以 “博学、乐教、厚生、善导”,“乐学、合作、自主、善思”十六字为主题,向全体师生进行集体动员,发出“营造优良教风,倡导浓厚学风”的倡议。王秋梅强调,人文学院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创新机制方法,实现新作为。
推进会后,人文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就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开展专门研讨,形成了严肃工作作风、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的共识,从着力开发“慕课”课程、加强项目式实践性教学、落实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文学院办公室和学生管理科梳理规范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考务、学生管理、学业预警,违规违纪学生处理等各项制度,制定了改进措施,并通过主题班会、QQ群将精神传达到班级和个人,实现压力层层传导。
3月28日,人文学院启动“文明课堂,从关闭手机开始”重塑课堂活动,各班级统一配有收纳袋,集中存放手机,此举深受师生欢迎。部分学生已做到不带手机上课,并逐渐形成习惯。主播教研室罗懿老师说:“上课时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低头刷屏,手机袋的使用给学生提了醒,也给老师管理课堂开辟了有效的渠道。长期坚持成为一种课堂习惯,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制度执行动真格,对缺勤率较高的班级产生了不小震动。学生们纷纷议论,“现在每天都有老师巡查,班级每节课点名,来真格的了,日子不好混了,否则毕不了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重修科目的同学主动到教务科领取低年级课表,跟任课老师接洽,自觉重修。
截至目前,人文学院共发出重修单71份,学业预警通知单19份,约谈家长20多位,2人取消国家助学金发放资格,2人劝退,课堂出勤率稳定在94%。通过对教育教学、学习实习严查严管,人文学院实现了教风学风两手抓、两促进的良好局面,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明显改善。
强化集体作用 引入朋辈辅导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集体和朋辈辅导的基础性作用,以点带面促学风,是本学期人文学院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
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秘13302班共有学生32人,是一个团结和谐、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全班同学时刻不忘学习天职,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总平均分高达84.1分,各科及格率达99.8%。
学院充分发挥朋辈之间的正向传导功能和影响力,有计划地创建朋辈辅导的工作格局。学院组织学生发掘先进典型,介绍学习生活经历,传授学习方法,加强交流、沟通, 通过朋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拓展专业知识与能力,形成一种正能量。通过朋辈示范,“抓两头带中间”,班级凝聚力和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
人文学院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也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的作用,主动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班级和宿舍,指导帮助低年级学生沉淀自己,找清方向,树立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