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外语学院法语专业优秀毕业生杨红淼
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了中国援助非洲的八项举措,“中国援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正是中国首批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项目组中,有一位年轻的翻译,他就是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法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杨红淼――一位文质彬彬,瘦小但却坚毅的男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杨红淼
2007年的9月,带着对大学无限的憧憬,杨红淼来到了武职外语学院法语专业,这是一个相对年轻但却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的专业。在这里,杨红淼不仅练就了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受益于外语学院的“LPE”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外语Language+岗位技能Profession+素质拓展Extension),获得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年专业的积淀,三年异域文化的浸润,杨红淼准备着,成长着。2010年当承担“中国援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江西华昌基建工程有限公司来我校挑选法语的优秀人才时,杨红淼脱颖而出。
外交部长杨洁篪亲切慰问项目组成员(右三为杨红淼)
2010年8月24日杨红淼跟随项目组来到的多哥担任合作项目组法语翻译,负责项目组援外工作中的口译及相关文件、试验报告的笔译任务。在多哥,他陪同中国农业专家一起,与多哥农业部,当地农业局、农科所、农技推广站等单位密切协调配合,进行中国水稻、玉米良种在多哥气候条件下的试验、展示和推广工作,培训多方农业技术人员,并协同项目组完成援多晒场、农机仓库、碾米机房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杨红淼(左三)陪同农业局长视察
非洲的援外生活艰苦但却充实。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和友好。更多的是让他深深感受到了祖国近年来发展取得的可喜成就,以及带给世界的变化。在多哥,由我国援助的项目如总统府,议会大厦,国家体育馆,医院,银行大楼,公路桥梁,农业示范中心比比皆是,为多哥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身处异国他乡,他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能有机会成为中国援非工作者中的一员而自豪。
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在与母校老师联系的E-mail中,杨红淼深情的感叹道:“感谢三年美好的大学生活,感激学院的领导给我推荐了这份工作,使我刚出校门,就有幸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援多哥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中的一员。作为翻译,自然会经常性地与外方官员、农技人员及当地群众打交道,这让我在语言及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非洲的了解,同时也对我国援外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将坚守自己的职责,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与项目组及受援国农技人员密切配合,保障援多哥农业技术合作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为增进中非传统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红淼(右)与项目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