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

二十讲之学习改变命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25浏览次数:848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在人生中的意义

 

学生工作部部长 周久军

 

    各位同学,学习这个问题,不是什么新话题,可以说是个老话题。这个话题,是我们做人、做好人不可少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我们干事、干成事不可少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事关我们做人成功与否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事关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话题!

    我们的学校领导一直在告诫我们要紧紧思索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究竟要为学生创造什么价值呢?我个人也一直在苦苦思考,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你们创造什么价值呢?我们能够为你们创造什么价值呢?我们又为你们创造了什么价值呢?在思考和实践中,我觉得学校提供的一切服务,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提高你们在校期间的生活感受,尽可能多地提高你们的学习成效,尽可能多地提高对你们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我一直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绝非易事,那么教育究竟能到什么作用呢?有的人讲,教育是苍白的,教育有无用的,但人类的发展史、教育的发展史、政治经济的发展史中无数事实都已证明,教育绝非无用,绝非苍白,我们相信,那些因为学习的原因而改变了生活状态、改变了事业轨迹、改变了人生境遇的人一定会认同“学习改变命运”。对于大学来说,象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后是要直接走向社会的,我们的教育空间存在于4个方面:一是影响你们的观念,二是影响你们的行为,三是提升你们的能力,四是促进你们的自觉。学校不仅要给你知识、给你见识、给你技能、给你智慧,还要启发你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见识、更多的技能、还要启发你去培养更高的智慧。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一起来谈谈学习改变命运的问题,也就是学习在人生中的意义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见识?什么叫技能?什么叫智慧呢?简单地讲,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教育心理学上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a)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c)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d)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于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结论,知识就是一切人类总结归纳,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它具备了更多的附加特征,也就是说,某一种信息如果越多增加这种特征的烙印,就越接近知识。知识具备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知识能够直接推动人的决策和行为,加速行动过程。知识不断更行和修正。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愿。知识可以被复制和转移,可重复利用。知识在应用、交流的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和拓展。知识就是金钱。知识经过传播不会减少,而会产生倍增效应。一个苹果两人分享,一人只有半个,一个知识两人分享,就至少有两条。知识运用越熟练,有效性越高。知识必须在规定的情景下起作用,人类选择知识一般都会进行情境对比。知识必须经过人的心智内化,真正理解,才能被准确运用。知识不但加速过程,也导向一个可预期的结果。掌握知识的人,即便职务不高,也拥有一定的隐性权力。知识是有产生和实效的过程,有生命长短,不是永久有效的。谈到见识,指见解、指主意、计策。一般概念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它需要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古语说,自古无不晓事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独望底圣贤(宋•朱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刘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穷天地地之大,竭万物之富,……能天下之情,尽天下之变(金•赵衍);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望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放开眼孔观书,抖起脊梁立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是讲见识的问题。还有一个技能,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区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动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智力技能两种。技能形成过程中,各种技能动作之间会相互影响。已形成的技能若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技能正迁移。如果已形成的技能阻碍了新技能的形成,叫技能干扰,或技能负迁移。教育心理学中的“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与知识不同,例如生活常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授,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一旦停止练习,技能将很快变得生疏,是一种熟能生巧的体力活,对眼手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职业技能:例如电焊、氧焊、钣金、车工、钳工、汽车驾驶(司机)等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厨师、珠算、点钞、服装缝纫、弹钢琴、弹吉他、吹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打字员、糕点裱花、粉刷、泥工、木工、雕刻、绘画等等;运动技能:例如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水、游泳、台球、体操;生活技能:主要用于生活方面。比如:钓鱼,采药,制药等等。最重要的一项,叫做智慧,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庄一召《关于智慧产业》)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发现智慧,可以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有些科学研究,如天文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就主要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另外,新闻也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会计、教育、培训、出版等都属于规整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学习是可以磨洗出你的智慧来。智慧的得来,有更多是源于己身的体悟,真正被学习磨洗出来的智慧才是真智慧。别人的传授只能使你明达,却不能使你天机开悟。

    什么叫学习呢?一种普遍的认识是,学习是个体或群体为了弥补自身的缺陷(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心理的和生理的),适应外界和未来的生活,旨在获取知识、见识、技能、智慧,不断地练习、积累生存本领的过程。真正学习意义的核心,是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重新创造自我,以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学习能力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个人体会,寻找、发现、创造信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创造自身生活(物质、精神)的价值,应该是学习的内容、过程和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所谓学而后变。古人说“学然后而知,知然后而智,智然后而得,得然后而成,成然后而名,名然后而乐”,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快乐。我们的学习,提供给我们知识和信息,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思维,丰富我们的意义世界,就是在为我们自己创造三种条件:一是成为组织卓越员工的条件;二是获得快乐工作的条件;三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条件。因此,终身学习是我们人生修养的需要,是我们人生责任的需要,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需要。我们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有幸福感的人,就要终身学习。我认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团队,一个不会学习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机的人、团队和民族,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人、团队和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人、团队和民族!

    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是增长知识,充实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要有所求,就要有所取,这就是需要学习。学习给人快乐、使人高雅、长人才干、赢得尊严!获得了知识就意味着获得了尊严和自由,这是知识作为结果的幸福和快乐;在钻研问题时进入一种特别专注的灵感状态,这是所有感官欲望满足时的幸福和快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里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明学习是处事的需要。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是不会懂得什么叫耻辱。相反地,有人会以耻为荣。关于学习的态度。《论语》讲的最多。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应该积极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找到学习的快乐。关于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成是耻辱。关于学习的持续性。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三字经》里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学习如同织布,需要日积月累,一旦停止,就如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学习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对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总结复习过去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去当老师了。关于学习的广泛性。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对博学的认识,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乎?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你认为我是广博学习并牢牢记住的人吗?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穿起来的。”关于学习的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要求学生学习四项内容:“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德,诚信的秉性。”。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也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是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弟子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情感,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抒发怨恨。在近处可用来侍奉父母,往远处可以用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了解自然界中那些鸟兽草木的名称。”关于学习的价值。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如此看,学习还能治病。关于学习的最高境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学会用《诗经》里那种抒情方式来激励志气,学会用礼仪的方式来作为行事的立足点,学会用轻松快乐的方法来成就大事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又不如把学问当成快乐的人” 。

    每位大学生都渴望成功。然而,由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在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的竞争,其实是他们的学习理念的竞争,可以说,这方面的差异基本上决定了最后的输赢。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变革。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教育也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有些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现状,还是沿用过去的方法和习惯进行学习,其结果肯定可以预见的。可以说,有些时候我们在教育上就存在着偏差,由于这种偏差,学生们的前途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除了一些非智力因素,他们本该一同成长的,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这就说明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结果。说到底,就是学习改变命运。在我看来,学习不仅是读书、听课,做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需要正确的方法,需要良好的心态。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用心锻炼学习需要的各种素质、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任何人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水平、取得生活工作的成功。成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学习能力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素质。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由累积起来的学习资源和在学习中培养的良好素质及能力将成就我们的一生。在知识如此迅速激增、变化和老化的今天,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当然是学习,爱学习了。不学习者就会停滞不前,迟早丢掉饭碗。一个懂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会学习、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因为知识是获得生存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唯一途径!李嘉诚曾经说过:没有学习就没有未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我们更厉害的人还在学习。

    有一本书,叫《学习改变命运-中学生18堂必修课》,以“我”讲述学习的体验,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容从确立目标、为人处世、增强信心、开发潜能、利用时间、注重心态等诸多方面,突破传统的学习范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我们才可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还有一本书,书名叫《学习改变命运》。有的学生读完后不以为然,问:学习一定会改变命运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学习改变命运”这一命题是对于整体而言的,对于全民而言,学习是能改变命运的,但是不排除个别或少数人并没有因为学习得好而改变了命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学习只是为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质量、改变生存状态提供了可能,是可能性,不是一定性。学习改变命运,是必然的;个别人或少数人没有因为学习改变命运,是偶然的;但就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一生而言,学习也是会改变命运的,只是程度不同或时间早晚的问题,不是学习能不能改变命运的问题。那么,学习是怎样来改变命运的呢?我个人也做了一些思考,提出来,与你们一起分享。

    学习会提高我们认识社会的高度和深度。韦伯指出,“真正的艺术才能,总是表现在知道如何通过将人所熟悉的事实与人所熟悉的观点关联起来而后产生新的认识。”学习会提高我们理解事物的角度和速度。悟性是将已有的经验嫁给了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常常说某个人悟性好,重在表现理解一件事或物时的速度快,而快的前提是取决于这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足够的多,并且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悟性”,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性是突然的领悟,不是抽象中漫长推论的产物。高尔基说:“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这一至理名言,指出了书是创造新世界的动力。所以书不仅要多读,还须精读,要领会它、掌握它,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诱惑性,这是现代性的特征,如果化解这三种特性?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道理。探寻这些道理,既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为了满足其与生俱来的理智好奇心的需要。所以,学问就具有了这样两层价值:功利的价值和智慧的价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获得任何一种东西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获得每一种事实的知识,除了用以指导行动外,也可以用来练习心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在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的效果。”学习会让我们改善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学习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正确调整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一个与他人和环境关系不相融、融合得不协调的人是难以成功的,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很好地学会了与人相处、与环境相处。学习会让我们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在掌握了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学习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学习让你获得的最本质的荣誉。学习会让我们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一个人的能力和素养靠什么,主要是靠持续不断的学习,这是每一个成功人的共同特征,作为一个在校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鉴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都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你可以通过教学实训、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产学合作、社会调研及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现你的综合素质中的职业性特色,保证你自己应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都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职业能力。比如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营销协会,开展营销知识、公关礼仪知识、百科知识竞赛以及商品拍卖会、网上交易会、商品推销活动等;都应该积极主动适应“双证书”制度,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是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就业要求,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使每个毕业生拥有一种或几种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训练独立思考,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会与人相处,拓宽自己的职业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是你在大学一门最重要的“必修课”。在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你应该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一要以诚待人。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二要培养真正的友情。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智慧的、脚踏实地的、幽默风趣的、激励你上进的、提升你能力的、帮你了解自己的、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三要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并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同学和老师服务。四要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通过观察和模仿,你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进。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等品德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同时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可以为你敲响警钟,警告你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和事。另外,学习会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习会让我们构筑独特的个性和竞争力;学习会让我们赢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比如说:创新来自于思路的开阔,“博”;创造力来自于思维的开拓力,“深”而不迂,要有力度底气,有胆识。创造性解决学习问题:一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设计十几种方案,一个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一份学生档案可以有多份不同形式的记录。一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个性与修养及艺术品位。人的学习历程不同,他的气质、性格、兴趣和特长都会有所不同。好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学会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困境、如何充满生机的生活。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断反省自己所处的境况,努力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全力以赴去改变,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变得睿智。总而言之,学习只是创造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有准备、去尝试、真实践才可以增大可能性。

    第3个问题,怎样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也就是学习方法问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果按这个途径来学习,我想,结果一定不会错。就这一个问题,至少有4个方面需要提出来与你们共享。

    1、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结合现实,突出热情。说实话,你说我们能把所有的书都看完嘛,把所有的书都读懂嘛,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我看,任何圣人都办不到,任何伟人也办不到。这个就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采取比较思维的方式,哪一些书我们需要去看,哪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应该去补充,哪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去研究。这个还是要有取有舍,有扬有弃,有所选择。如果不是有所选择,什么书都想看,是不是看了都管用?什么知识都想掌握,是不是都能掌握得了?什么问题都想研究,是不是都能研究得懂?我认为,还是要有针对性的去学习,特别是结合我们的自身需要去学习,这样可能要管用一些吧。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要素是什么?”爱迪生答道:“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是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爱迪生号称“发明大王”,一生做出了1093项发明,涉及光、电、磁、机械、化学、生物等诸多方面,似乎更像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如果他想一遍研究电灯、一边研究蓄电池、一边研究留声机,那么最后他可能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1979年,15岁的王文京走进江西财经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毫无预知。他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会计专业―――那时候,是个生产队就有会计,会计不就是记账的吗?能有什么出息?22年后,王文京创办的用友软件公司以创纪录的每股36.68元价格发行2500万股,上市第一天就冲高100元,握有用友55.2%股权王文京的身价也随之飙升了10倍,达到50亿元,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经典故事里的标准主角。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王文京说道:“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坚持,又赶上了好时代――就这么简单。”做什么事,都要首先解决好态度的问题。如果态度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那就难以成事,学习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是主观愿望地去学习,而是被动地去学习,甚至是被逼迫地去学习,那学习的效果可能就不太好。所以说乐于学习,首先要解决好我们的态度问题。第一,乐于学习要培养爱好。如果我们把学习培养成爱好,这样一来,我们学习就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很高兴。因为它成了我们的一种爱好,这样一来,自己做自己爱好的事,就不会累,也不会苦,更不会有怨气。如果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的话,那就很累了,那就成了一种包袱。如果学习成了一种包袱,这样一来,那就会很累了,很苦了,很压抑了。这样,即使我们下了功夫去学习,我看,效果也不太理想,甚至没有效果,因为你是把它当成包袱在对待。把学习当成爱好来对待,学习就一定有收获;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对待,学习就收获甚微,甚至还可能没有收获。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二,乐于学习要培养情趣。我们现实当中,看起来我们都在学习,但是不是都有情趣地在学习呢?

    2、精确选择学习的内容:日积月累,博而后约,突出思考。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做事不叫“做”,叫“玩”,今天玩玩这个,明天玩玩那个,法律热门就都去考律师,会计好找工作就纷纷去学会计,日语吃香了就到处都能听到‘沙由娜拉’什么的。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一切都是业余的。当然这些人也是很用功很好学的,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我们常常说,年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年轻人最不缺乏的就是远大的抱负,往往是因为抱负太远大,所以不愿意把精力真正集中到摆在面前的任务上来。他希望成为科学家,所以各种科普杂志他都看,却忘了专心致志把物理化学生物学好;他希望成为文学家,什么作家的文章他都看,却不肯专心致志把语文学好,把最基本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打扎实。别人若夸他歌唱的好,他就认真练习唱几首流行歌曲;夸他字写的好,他就肯花上课的时间在作业本背面乱画;夸他足球踢的好,他就天天抱着足球猛踹……这些东西作为课余爱好不错,但因此分散了精力,不能专心于学习,最后必然输的很惨。有几个人真正的能把这些本事练到足以以此谋生的地步呢?很少。我们这个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就算你真的在某方面很有天赋,进入大学以后再练习难道就为时已晚了吗?那个时候,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层次也更高一些,所以把现阶段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是最佳的选择。不要天真的想:我既要把学习学好,好要把足球踢好,还要把计算机学好。历史上有很多“通才”,其实正如前面爱迪生的例子,他们的“通”并非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是在某一阶段专心致志的做好某一件事情,好几个阶段加起来,才显得“通”。如果你也希望能在好几个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那么,现在就请完全专注于其中一个方面,直到把它做好了再去专注于另一个方面。

    学习,要有向书本学习的能力,要有向实践学习的能力,要有向群众学习的能力,要有向网络学习的能力,要有向身边的同志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的另一条途径是要向社会学习,社会是一所“活大学”,它有丰富的知识储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常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这所“社会大学”中,既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又有人才济济的历史写照。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吸取。既善于向书本学习,又善于向社会学习,你就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读书不思考,读再多的书,我看,还是一堆书!因此,我们要带着思考去读书,我们读书,要把书读活,不能读死书;我们读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我们读书要越读越薄,如果把书越读越厚,那就成了包袱,那就是读死书,那就是书呆子!我们要把书读活,我们不要读死书,我们更不要死读书!我们要带着思考去学习,这样,才会学出观点来,学出思想来,学出品位来,这就对了!学而有所思,只有我们带着思考去学习,才会有所收获。

    3、一定实践学习的精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我们的学习要转化成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老百姓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说白了,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纸上谈兵的人也还是不少,但是能解决问题的人却不是太多。所以说,学习要联系实际,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要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当初能打胜仗,就是因为没有照搬苏联模式攻打城市,而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们的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取得了胜利。我们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解决不好,有些问题我们解决不了,我认为,就是我们没有学习好,就是我们没有把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4、逐渐养成学习的品质:求真务实,终身求知;我认为终身学习,是解决一个信念的问题。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我们做人就会成功;有了信念,我们做事就会成功。没有信念的人,要做到终身学习,是不可能的;没有信念的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终身学习这个信念。做人啊,还是有品位一点好。我们多读些书,我们多增长些知识,我们多开阔些视野,就是休闲之余摆龙门阵,别人也愿意听啊,因为我们的龙门阵摆出来有品位嘛。我们交朋友肯定愿意交有修养的人,不然为什么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所以我想,终身学习是人生修养的需要。人的一生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我认为,要扮演好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是人生的责任。我们不学习,是对自己不负责;我们不学习,是对他人不负责;我们不学习,是对工作不负责;我们不学习,是对社会不负责。终身学习是人生幸福的需要。现在我们都在讲幸福指数。我看,幸福指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终身都学习,我们就会少很多烦恼,我们就会少很多麻烦,这不就是幸福指数吗?我认为,这个幸福指数既是你个人的幸福指数,也是他人的幸福指数,更是社会的幸福指数。

    同学们,你们走出校园之后,也许再也不会遇到象在学校时老师们给你这样的无私的教诲了。希望你们珍惜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