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冬季安全教育讲提纲
(学生工作处 2008年11月)
为了做好冬季学生安全检查工作,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本年度度学生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因此,应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抓出实效。现印发近期安全教育宣讲提纲,请各院系参考本提纲,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抓紧好冬季学生安全教育,务必做到人人皆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防火。进入冬季,学生中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热手宝”的现象日益增多,虽经反复宣传强调,仍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在使用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十分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预防使用不慎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学校要立即组织一次防火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要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燃气设施、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厅等人员集中场所或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尤其要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对所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
2、防骗。日前,我院南区发生一起冒充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到课堂检查,要求任课教师配合抽查学生学习效果,将几名学生叫到一空教室,让学生做测试卷子,并收取学生手机。当学生埋头做卷子的时候,骗子将手机拿走。其他学校也发现类似诈骗学生手机的违法犯罪行为。本埠媒体如《武汉晨报》等对此类新型诈骗犯罪已有多次专门报道。请保持警惕,不要将手机等财物交给不明身份的人,以免上当受骗。
3、防盗。学校食堂等处屡次发生盗窃手机等现象,公安保卫部门已狠狠打击。请提醒同学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打饭、打水、乖车等自觉排队,维护大学生文明形象,也避免小偷在拥挤时盗窃。
4、防事故。随着关山大道交通隔护栏的安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横穿马路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同学都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选择走地下通道;但仍有不少学生直接穿行于学院东大门与加油站侧路口之间,该路段车流量大、车速快且掉头、转向行驶多,穿行其间,险象环生。应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讲,教育学生自觉走地下通道;实在因特殊原因需横穿马路者,切勿边走边聊天或接打手机等,避免悲剧发生。预防是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首先是思想上的警惕,更重要的是措施上、设备上、技术上、人员配备上的预防。“预防为主”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利于行车行人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任何情况下行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都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5、注意求职就业安全。目前大部分院系理论教学计划已基本完成,大三学生总体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业指导部门及毕业年级辅导员要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如自觉遵守操作规定、确保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做到安全往返,增强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特别是避免在“介绍好工作”的幌子下陷入传销陷阱。谨慎签定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6、避免人身伤害。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闲散人员经常寻衅滋事,请同学们外出一定注意安全,不与社会闲散人员发生纠纷。夜晚外出一定要在10点前返回宿舍,不可迟归,更不得到网吧包夜通宵上网,以免发生事端,带来伤害。对夜不归宿的要通报家长并严厉处理。学生傍晚到校园后山散步要结伴而行,不可晚归,以免遭遇抢劫。学生就寝前要关好门窗,以防不法份子进入偷盗滋事。
7、注意饮食安全。近日,省内某高校三名学生在校外摊点购买了三杯奶茶,食用后发生中毒,经抢救,仍有一名学生不治身亡,后事仍在处理中。冬季临近,同学生们尽量少吃冷饮、冰冻食品及隔夜食品等,尽量避免在校外无证摊点进餐或购买食品,防止伤害肠胃、传染疾病或导致食物中毒。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多数存在卫生隐患,没有饮食卫生许可证,在这样的摊点吃饭一旦传染肝炎等疾病,将会大大地影响就业,贻害终身。
8、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师生发现安全隐患、对学校工作有何建议或意见可及时向辅导员、院系领导反映,也可以直接通过“学工在线”部长信箱、院长信箱书面提出,还可以直接至函给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党委副书记李洪渠,电子信箱:lihongqu87768777@163.com,校领导接待日为每周五下午,地点;学生工作处一楼会议室。)
辅导员要参照《安全警示――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分专题进行讲解,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党委副书记李洪渠为新生作“成长、成才、成功”报告
李洪渠以自己24年的职业经验、与企业人士的交流、与毕业生的接触、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学生前途的关注为切入点,通过大量严实的数据,生动的图片和事例为三个院(系)的新生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同时还介绍了我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希望通过学生身边成功的人士打动学生、激励学生、影响学生。
李洪渠结合自己这几年主管学院学生工作的经验,通过生动的事例,重点讲述了自己给大学生的十个建议,包括认可高职教育、确立人生目标、学好专业、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特长、掌控时间、良好的习惯、自我保护等。同时还阐述了学院对于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视,也对已经启动的“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给学生和老师提了希望和要求。
李洪渠的报告饱含深情、图文并茂、事例生动、深入浅出、道理深刻,整场报告会气氛热烈,反响强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指导课,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参加报告会的一名人文社科系06级学生干部说,此次报告对毕业生来说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新生来说,更是一场及时雨。因为,进入大学前三个月最重要,这是一个树立正确“大学观”、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报告会,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积极的引导。(郑雄曾霞)
罗金远总编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起,首先分析了高校培养什么人与社会需要什么人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自己的岗位谈到了企业怎么选人,以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来比喻用人机制是实际,用人标准是“靠得住、能干事、有活力”,用人要求是求精、务实、敬业、创新、责任感、守纪律。其二,引用清华大学校长对毕业生留言的五个重要,如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阐述了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的需求不仅仅是成绩和成就能够满足的,他们还需要安全、需要爱、需要社会的认可、领导的肯定,还需要个人梦想的实现。第三,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罗总编总结为“三自一包”,即自信、自由、自立和包容,警醒大家要以提升自我来适合社会的选择和需求,努力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罗总编言语生动、比喻贴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与会师生的好评,师生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到学校来讲学,带来不同的人文社会等前沿资讯,既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又让我们更理性地融入社会。(武 静)
建示范 展风采
生物工程系举办系列企业技术课堂活动
为深度落实高职高专“校企结合”教育模式,生物工程系举办系列企业技术课堂活动。活动以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讲座、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内主讲企业技术课程、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等形式,深受同学们喜爱。
3月至11月,生物工程系嘉宾云集,各路企业家走上讲台,畅谈人生故事、讲述专业技术,学生对企业家的讲座充满兴趣,每场讲座都引得学生追捧。据悉,生物工程系分别邀请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陈又香、武汉马应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心主任牟宗芬女士,湖北虎泉药业有限公司陶正恒博士、美国Bio-red公司湖北区技术总监宁婷婷女士、武汉老人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人资总监段庭旭、武汉联合药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罗京分别作了《生物农药的生产与发展》、药品生产企业运行管理规范、《药品GMP实施与企业管理》、《层系技术机器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仪器分析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等专题的讲座。
生物工程系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讲学并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同学们更深了解所学专业相关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要在企业中做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在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适时选择就业,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保障生物工程系全体学生充分就业。(周娅敏)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举行2006级实习生技能大赛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酒店里登记、端茶、上菜、摆碟子、放碗筷、铺床也能出状元。
本次比赛分前厅服务、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鸡尾酒调制、特殊技能展示(点钞、托盘、折巾、报电话区号)等六个项目,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的项目分为应变能力、回答问题、礼貌礼仪、技能操作四个方面,决赛的项目是英语、情景模拟、技能展示、实际操作等。经过激烈角逐,共有龚小晶、王维、马文方等23名同学获奖。
本次实习生职业技能大赛,是酒店从业人员技能的大比拼,来自不同实习单位的各路能手在竞赛舞台上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大学生职业技能。本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本次比赛不仅是对实习生顶岗实习成绩的一个检验,也是树立该院良好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和服务质量整体提升的一种方式。08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们全程观摩了赛况,选手们精湛的表演也给新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生对酒店行业及相关岗位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学习目标,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
该院直属党总支部书记范体禄多次强调,旅游饭店作为一个窗口行业,是旅游服务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他希望该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主动适应酒店工作,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开展细微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以过硬的服务技能,较高的服务质量,认真的服务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酒店服务工作。他说,学院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继续做好该院各项服务技能评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队伍,促使该院学生的旅游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柏 �)
人文社科系开展“谈心”活动
为了解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学习,营造和谐校园,人文社科系近期组织开展了辅导员“谈心月”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
人文社科系采取确定主题,集中谈心方式。谈心前,人文系学工系统进行充分讨论,针对三个年级不同情况确定了集中谈心的主题,06级以“09年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择业心理了解”为主题;07级、08级分别以“基础职业技能培养”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分别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谈心。
人文社科系还采取把握重点,个别谈心方式。06级个别谈心时围绕就业形势,注意抓“两头”,对综合素质好的同学,建议善于抓机遇,克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就业心理;对综合素质不太好的同学,要求其在各个方面早做准备,主动出击。07级个别谈心时重点了解学生职业技能准备情况、对于职业技能的发展有何打算以及贫困生、成绩较差学生的思想状况。08级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贫困生状况和特异体质学生状况。
谈心过程中该系还依托学生辅导员对08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除学习生活适应情况外,重点调查了学生对学院实施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看法。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且愿意积极参加。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技能训练项目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目标,即了解10个企业,通过网络、走访、实地考察企业文化,进行职业礼仪培训,邀请企业人士报告会,进行一周企业体验,加强同学交流,开展模拟招聘等。这为该系顺利开展基本职业能力训练提供了依据。(曾 霞)
简 讯
●日前,由助学服务部举办的爱心捐赠活动在南区广场举行,许多同学拿出闲置的衣服、裤子、鞋子等来到站点处捐赠,收到的捐赠衣服已经达到200余件。本次爱心捐赠所得将全部送到学校的阳光超市,分发给那些家境贫寒或衣物短缺的同学。
●由商学院团学联主办的“文明之星”大赛日前结束,12名参赛选手在激烈的角逐中分出胜负,宣传部谢雯雯、文艺部刘丽莉和宣传部潘曼夺得前三甲。(商学院学生服务中心)
●近日,由电信学院分团委举办的第二届“靓丽主持”决赛精彩落幕。选手们将相声、话剧、街舞、篮球解说等节目搬上舞台。最终,林文杰凭借街舞和流利的粤语摘得桂冠,卢超、曾小燕分获二、三等奖。(焦文丽 袁小玲 陈楠)
科学发展观●心得交流
编者按: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结合,进一步把教育事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成为教育界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简报特开辟“科学发展观●心得交流”栏目,刊载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章和学习心得,从理论角度和实际工作层面深入阐述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把握教育领域各方面的战略任务,针对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办法和建议,着力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近期我们将刊发有关文章,敬请关注。
加快建设国家终身教育体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党的十七大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在改革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对做好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终身教育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具体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
终身教育是在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在传统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它的理念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追求的目标。
最早对终身教育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阐述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他认为人的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应该成为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横的方面连接个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各个侧面,使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不是各种教育的简单叠加,而要打破各类教育间的隔离状态,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使之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和发展,以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终身教育的有效实施,完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要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一个公民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因此,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既是一个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从资本驱动向知识、教育驱动的转变,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先谋求每个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希望依赖于每个个体的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依赖生命全过程的终身教育和学习。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提高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在支撑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相对于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来说,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加快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明确部署。比如,在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提出,要“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等。在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在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紧密联系起来,把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十七大还提出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等。可见党和政府对终身教育工作的重视。
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到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国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002年5月,《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决定中,都反复提出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及其使命、任务和目标的全新概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有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才能把人口大国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好地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快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地区蓬勃兴起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活动方兴未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学校教育在发展规模、体系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教学制度等方面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学校后的继续教育比较薄弱,适应社会成员多种需求的非学历、非正规教育还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体系内部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尚未建立起合理和有效的相互沟通与衔接的关系,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当务之急是要把建设世界最大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终身教育中长期发展
我国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探索,从建国初期一直到现在始终没有停止过,除了人们熟悉的普通教育之外,还先后创办了多种教育形式,比如有函授、夜大学、成人脱产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专业学位制度以及企业职工大学、管理干部学院等多种学历教育办学形式,还有各类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能证书教育等非学历培训。学习方式也很灵活,有全日制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和非脱产业余时间集中授课的方式,也有通过提供资料、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学等方式。这些教育形式已经成为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的一个个平台,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发挥着各自的积极作用。但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比,这些教育形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教育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们之间相互孤立、割裂,不能融会贯通,多种学习资源之间不能整合共享,有的形式还出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规律要求相脱节的现象。根据新的形势,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到“学有所教”,必须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把握好教育发展的节奏、重点。既要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又要促进各级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和教育培训、传统学校教育和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代表的新型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构建覆盖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还需要科学规划教育体系自身发展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推进全社会资源在教育活动上的整合与共享。
第二,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上抓好协调。从高等教育角度看,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服务,需要对建国以来先后形成的函授、夜大学、成人脱产班、广播电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进行认真梳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走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研究其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发展优势与发展潜力、应有作用和未来走向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终身教育其他教育形式的现实与走向,明确发展思路和整体架构,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新格局。当前,如何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打破教育内外部壁垒,把包括这些重要教育资源在内的所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贯通,协调发展,对实现到2020年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至关重要。
第三,加快《终身学习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明确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加大终身教育投入保障,创新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政策和资源的统筹协调。建立终身教育“立交桥”,理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等的关系,促进各种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网络,健全质量保证和评价机制,加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建设,把优质教育资源方便、灵活、便捷地输送到学习者身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作者:翟博,《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编审、博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发展战略组专家)